太阳能公园 |
文章来源:珍妮弗洛佩兹 发布时间:2025-04-05 05:14:08 |
业内人士补充道,尽管日本发展过热的太阳能市场对组件质量造成风险,但本届展会的重心还是落在了钻进系统、组件及部件领域。 报告显示,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光伏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的影响,2012年薄膜组件的产量有所降低,但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选择了逆势扩张的发展战略,因此2012年薄膜组件的产能较2011年略有提高。中国在逐渐引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光伏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不再是一个辅助性产业,而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逐渐替代传统能源。随着薄膜技术快速发展、转换率的进一步提升和柔性组件的逐步量产,其成本优势和应用优势将继续保持。针对新能源的投资规模,报告显示,2012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性投资已达到2687亿美元。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美国 、日本共计占全球光伏需求量的47%,中国将超过德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光伏尤显突出《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中对2012年的全球电力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包含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光伏产业发展尤为迅速,2007-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从8.3GW增加至96.7GW,五年增长10倍以上。 气候变换和能源安全是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的议题,7月中旬,中美双方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中,给这两个重要议题专设了专题工作组。尽管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呈现衰退趋势,但在2006-2012年间,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仍高达19%,该数字清楚地表明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渐趋重要。今年,我们在卡塔尔的别墅上建了十几个小项目。 战略调整 私人业务前景将迎来利好技术设备自给、设备创新的优势使红太阳光电迅速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艺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红太阳光电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还转变思维,积极探索经营模式。7月,由于扩充了产能,红太阳光电甚至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红太阳光电开始积极破冰,通过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走高效低成本的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工艺国产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集成发展道路。这种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确保质量为基础,实现增值服务为目标,并由此愈发巩固市场占有率。 从去年至今,由于欧盟双反的国际光伏贸易壁垒,我国90%的光伏企业面临亏损、减产、停产,国内光伏行业不得不进行重新洗牌,而在中电48所的全资子公司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没有被拖入阴霾,反而逆势上扬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5%的双反税率后,中国对美具备出口实力的企业数量下降到30多家,而如果中国平分7GW蛋糕,中国对欧洲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还会维持在95~120家,当然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受到重要冲击,他们的生命力或许很短暂。 堵住企业的贪婪和私心需要从国内入手,让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做好细致的报备工作,对每一笔出口数量和客户名称做好详细的统计,出现问题做到有证可查,并取消违规企业的出口资格。7GW为中国光伏行业提供了一个洗牌的绝佳机会,关键看中国政府如何运用。随着欧盟需求量的下降,加之中国组件出口价格存在最低限制,中国光伏企业争抢7GW的份额其实也不是很容易,政府限制住了出口数量后就应该把市场放开,让有能力的企业多出口,让弱者在市场中被淘汰。第二,监管比执行更重要。 中国政府还需用市场杠杆来决定每个企业的出口额度,即在0.56欧元/瓦的基础之上,政府评估95家参与价格承诺谈判的企业情况,根据企业去年出口量情况、产品转换效率、生产成本、产能情况、品牌影响力等设立硬性要求,确保具备出口资格的企业不会超过35~40家。比如,某光伏企业以高于0.56欧元/瓦的出口价对欧出口光伏产品,却暗地里偷偷给企业返还一笔资金,或者企业以高于0.56欧元/瓦的出口价出口120MW产品,实际打款时对方按照100MW来计算,再或者出口企业与客户私下串通,在出关时多出少报,这些都是变相的降价行为,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0.56欧元,对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来说,效果等同于提价10%,也相当于被征收20%左右的惩罚性关税,这是中欧双方都做出重大让步取得的结果,双方都很难再越雷池一步。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7GW上限达到的越早,越有利于中国光伏行业的洗牌,因为7GW过后,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6%的高额关税,届时的欧洲市场只会属于少数几个优势企业,他们或借助第三国方式,或依靠一流的品牌和质量继续驰骋欧洲,行业才能出现真正的强者。 首先政府不能抱有平分蛋糕的想法,不能再给中小企业提供人为的庇护,逼迫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这是中国政府制衡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绝佳机会;其次,政府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也不应该对龙头企业偏心,龙头企业产能产量接近,但实际的生产成本和产品利润率仍有差距,保护所有GW级以上的大企业,实际上也存在保护弱者之嫌。如果欧委会发现中国光伏组件在欧洲的售价还有低于0.56欧元/瓦时,肯定是企业违反了价格承诺;而如果欧委会发现不止一家企业违反,那么很有可能欧委会就会认定所有企业都存在违反承诺的事实,继而剥夺所有企业价格承诺的资格。 笔者认为,这是监管的第一步,让企业清晰理解相关条款,防止企业打擦边球或利用条款漏洞阳奉阴违。历时一个多月的磋商之后,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争端案件终于达成和解。 机电商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为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组织专业培训,以帮助企业能够真正理解和操作好相关条款。这既符合政府扶优扶强的大方针,又能强力淘汰浑水摸鱼的虾兵蟹将。根据媒体披露,中欧价格承诺达成一致,为中国光伏产品设定了每瓦0.56欧元的最低价格,并限量为每年出口7GW。对中国来说,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约束国内企业遵守价格承诺规定,并且如何将7GW的配合分配给企业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未来光伏企业可能要拿到商务部的配额后才能出口,而关于配额数量,以今年7GW的出口量来计算,约相当于去年出口量的63%。所以,笔者前面讲过要提高出口企业的门槛,一是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便于国内加强监管。 第三,政府分配7GW的份额给企业,不应对企业出口时间做出限制,而是实行简单的报备制度,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争抢份额,什么时候达到7GW的上限什么时候截止。但这仍不符合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做出了限制条件,中国就需要对光伏企业做出限制措施,确保优秀的企业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笔者在此愿意为光伏行业支3招:第一,7GW的出口总量不能平均分配给企业。商务部可以根据这一比例,把去年某企业的出口量乘以63%来作为今年企业的配额数量。 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完全是谬论,是赤裸裸的计划经济,靠吃大锅饭来保住现存企业,光伏行业困境将一直持续下去。此前,在贸易救济案例中,中国已有多起这样的先例 对中国来说,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约束国内企业遵守价格承诺规定,并且如何将7GW的配合分配给企业的问题。这既符合政府扶优扶强的大方针,又能强力淘汰浑水摸鱼的虾兵蟹将。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完全是谬论,是赤裸裸的计划经济,靠吃大锅饭来保住现存企业,光伏行业困境将一直持续下去。堵住企业的贪婪和私心需要从国内入手,让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做好细致的报备工作,对每一笔出口数量和客户名称做好详细的统计,出现问题做到有证可查,并取消违规企业的出口资格。 如果欧委会发现中国光伏组件在欧洲的售价还有低于0.56欧元/瓦时,肯定是企业违反了价格承诺;而如果欧委会发现不止一家企业违反,那么很有可能欧委会就会认定所有企业都存在违反承诺的事实,继而剥夺所有企业价格承诺的资格。所以,笔者前面讲过要提高出口企业的门槛,一是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便于国内加强监管。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5%的双反税率后,中国对美具备出口实力的企业数量下降到30多家,而如果中国平分7GW蛋糕,中国对欧洲具备出口能力的企业还会维持在95~120家,当然部分企业的竞争力受到重要冲击,他们的生命力或许很短暂。7GW为中国光伏行业提供了一个洗牌的绝佳机会,关键看中国政府如何运用。 机电商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为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组织专业培训,以帮助企业能够真正理解和操作好相关条款。部分企业认为,未来光伏企业可能要拿到商务部的配额后才能出口,而关于配额数量,以今年7GW的出口量来计算,约相当于去年出口量的63%。 根据媒体披露,中欧价格承诺达成一致,为中国光伏产品设定了每瓦0.56欧元的最低价格,并限量为每年出口7GW。随着欧盟需求量的下降,加之中国组件出口价格存在最低限制,中国光伏企业争抢7GW的份额其实也不是很容易,政府限制住了出口数量后就应该把市场放开,让有能力的企业多出口,让弱者在市场中被淘汰。此前,在贸易救济案例中,中国已有多起这样的先例。笔者在此愿意为光伏行业支3招:第一,7GW的出口总量不能平均分配给企业。 更重要的是,笔者认为7GW上限达到的越早,越有利于中国光伏行业的洗牌,因为7GW过后,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6%的高额关税,届时的欧洲市场只会属于少数几个优势企业,他们或借助第三国方式,或依靠一流的品牌和质量继续驰骋欧洲,行业才能出现真正的强者。0.56欧元,对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来说,效果等同于提价10%,也相当于被征收20%左右的惩罚性关税,这是中欧双方都做出重大让步取得的结果,双方都很难再越雷池一步。 第二,监管比执行更重要。第三,政府分配7GW的份额给企业,不应对企业出口时间做出限制,而是实行简单的报备制度,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争抢份额,什么时候达到7GW的上限什么时候截止。 中国政府还需用市场杠杆来决定每个企业的出口额度,即在0.56欧元/瓦的基础之上,政府评估95家参与价格承诺谈判的企业情况,根据企业去年出口量情况、产品转换效率、生产成本、产能情况、品牌影响力等设立硬性要求,确保具备出口资格的企业不会超过35~40家。历时一个多月的磋商之后,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争端案件终于达成和解。 |
上一篇:让薄膜发电一统天下能源之路
下一篇:京藏高速将试行远端分流管控
|
相关资料 |